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折射出了独特的光芒。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很多民族风俗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和沿袭下来传统之一,也是藏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藏族风俗习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里只简单介绍安多藏族(青海海南、黄南、海北一带)的饮食。
酥油,藏语称之为“么儿”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提炼酥油的方法很简单,将牛奶倒入大木桶内,来回上百次的抽打,直搅得油水分离,之后,把浮在上面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舀起来装进准备好的容器内,通常装于皮口袋,冷却之后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许多种吃法,安多地区藏族主要用于早餐,多用于吃糌粑时,但其他藏区主要将酥油用于制作酥油茶。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细面,这便成了待食的糌粑了。糌粑的食用很简单,食用时,将糌粑放入碗中,再放少许(根据自己喜好可多放)的酥油,用大母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地转动,待酥油与糌粑拌匀便捏成小团而食。
曲拉即干酪,分三种:脱脂、半脱脂和不脱脂的。前者叫白曲拉,是提取酥油后发酵的酪汁煮沸,待水分蒸发晒干而成的白碎粒,味香酸;不脱脂的叫奶子曲拉,是纯奶熬成,味香甜可口,油脂未提净而熬制的叫青曲拉,质地坚硬,细嚼兼有奶子曲拉和白曲拉的味道。曲拉既是吃酥油炒面的极好佐料,又有助消化止泻的功能。
奶茶,奶茶视为藏族日常饮料。首先将茶放入锅或壶内煮沸,再加入牛奶即可饮用。有的奶茶还加入少量食盐,饮时鲜美可口。
酸奶,藏语称之为“雪”,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的半凝固状的发酵乳制品。做法是将煮沸的鲜奶稍晾后倒入专做酸奶的小圆木桶里,加上头天的少许酸奶作酵头,围以棉被等保暖物,在适宜的温度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乳糖分解成乳酸,酶蛋白逐渐沉淀凝结成豆腐状的酸奶。酸奶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医疗功能,晚上吃上1、2碗芳香的酸奶,不但解暑生津,延年益寿,而且还有良好的消炎、催眠作用,所以吃酸奶一般在饭后或睡觉前。
藏式糕点,藏语称之为“欣”,先将酥油溶化再加上曲拉粉、糖、葡萄干等,打成饼,上嵌枣类,凝固后切成块食用或制成圆形小点心,是节日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水油饼,其制作方法:将面粉调匀,擀成薄饼开水煮熟,捞出放在碗内,趁热加入酥油、曲拉和糖,用于捏成炒面状即食,味道香甜,营养丰富。
焜锅馍馍,藏语称之为“塔果”的面食,先将发面制成厚圆饼,再放入烧热的铁制焜锅内,埋入火堆里,是安多藏区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
夏夏,是用鸡蛋、面粉、葱制成糊状,浇于平底锅烙成,其做法很精致,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火力,是安多藏区的特色食品之一。
角哲,是先将大米煮熟,再将事先煮好的人参果放在米中,也可加葡萄干等干果,然后倒入融化好的酥油,可宜个人品味加少许白砂糖即可。味道香甜,是婚丧嫁娶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手抓,将羊肉肋条、脊椎、腿骨等切成块条形,放入锅内加水,放适量的盐和花椒等佐料,用旺火煮开即食,这种半熟的肉,“称开锅肉”,肉内带血,鲜嫩不腻。因用手抓食,所以称“手抓”。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它是所有藏民族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评价
评价(0条评价)